公司首頁 > 新聞動態 > 傳統文化
從秦統一六國到清朝初年,墨家文化學者屈指可數,僅有晉時的魯勝、唐時的樂臺、宋代的何蕪及元代的陸友等。春秋戰國時期聲名赫赫的墨家學派自秦漢以后就逐漸衰落了。對于墨家衰落的原因,后世學者進行了孜孜不倦的研究,可謂仁者見仁,智者見智。而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墨家的“節用”思想與人性需要之間發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。
墨家文化
我們知道,墨家對其成員的嚴格要求,雖具一定積極意義,卻抑制了人性的自由發展。首先,墨家的節用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對人類的物質欲望進行了抑制。墨子曾提出一系列深刻而全面的節用思想,其總的準則是“凡足以奉給民用,則止。諸加費不加于民利者,圣王弗為”。這意思是說,只要足以供給民用,就可以停止了;增加種種費用卻對民生無益的事,圣王不要去做?!肮澯谩痹诋敃r對抑制統治者鋪張浪費與大興土木,是有積極作用的,是值得肯定與發揚的美德。然而,墨家對自身的要求甚為苛刻,他們衣如囚,食如丐,居如穴,過著非常人所能忍受的艱苦生活。而人類社會的發展,目的在于不斷提高社會成員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,這種苛刻的生活方式不僅違背了人本身生存發展的規律,也不符合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。因此,隨著社會生產力的提高,墨家嚴酷的自律行為方式漸漸不能為大眾所接受,加入墨家的人逐漸減少。
其次,墨家嚴格的思想控制,其對成員在思想方面的苛刻要求,成為墨家成員減少的另一原因。墨家要求其弟子具有堅定的意志和視死如歸的大無畏精神,做到“赴火蹈刃,死不旋踵”。由于墨家規矩如此嚴格,權力非常集中,而人對生命的渴求是每個人的本能,所以墨家人丁越來越少。
再次,另一個使墨家衰落的原因,是墨子理論沒有廣泛流傳。一方面,墨子理論本身存在悖論,不能使人充分信服。墨子雖然是庶民的代表,但他畢竟屬于士族階層,終究跳不出士族的圈子。他對統治階級的依附性必然導致其妥協性,因而他在批判社會現實的同時又甘心為統治者效力,甚至不惜舍棄生命。這就造成了其動機和行動、理論和實踐的相悖,從而使他的理論難以自圓其說,自相矛盾。
另一方面,墨子之后墨家并沒有出現過有聲望的歷史人物。在當時的社會,墨家并沒有發出很大聲音,他們更注重的是對器械的制造,對各種物理原理的發現,對“任俠”精神的實踐。這也是墨家在歷史的發展進程中逐漸衰落的一個重要因素。
墨家的衰落不只是墨家一家一派的悲哀,他是整個中華民族的悲哀。整個民族的性格缺陷使得一個光芒異常的思想被歷史的塵埃所掩埋,雖然它曾經是那樣的輝煌。欲了解更多思想派別等方面的知識,歡迎登陸中國傳統文化網。
上一篇: 已是第一篇
下一篇: 百家爭鳴之局面形成的歷史淵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