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司首頁 > 新聞動態 > 傳統文化
中國傳統思想文化源遠流長,在幾千年的演變發展中,最終形成了以儒家為主、佛道為輔的基本格局。而儒佛道之所以能夠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干,是國家和社會對它們的需求,而它們又正好能夠滿足這種需求。
儒家之長
作為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主流,儒家關注現世現生的人文精神表現得最為突出?!疤斓刂匀藶橘F”是儒家的一貫精神??傮w上看,宗法倫理是儒家理論的主干,而“人”則是其全部理論的出發點與核心。儒家談人,基本限于現世;儒家談人的實現,強調的是主體道德上的自覺完善和圣人教化,如何從主體自身來強調為善去惡的必要性。
道家之長
當人們在各種社會關系中無法實現自我的時候,道家有獨到的發揮。老子道家理論的核心是本性自然的“道”。道性自然無為,無為而無不為。道家的理論框架雖然是“自然”,但其著眼點卻并沒有離開過“人”。老子道家對人的地位也給予了足夠的重視和肯定,只是道家對人性的看法及在人的實現問題上,走的是與儒家不同的道路。
佛教之長
佛教的出發點是“人生皆苦”,它通過“四諦”、“五蘊”、“八正道”、“十二因緣”等教義學說來論證從人生苦海中解脫出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,同時又通過“自作自受”、“自種自收”的三世輪回“業報說”而將人們引向“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”的人生道德實踐,其中包含著某種人通過努力實現人生永恒幸福的向往。佛教對“人生”內涵的擴大和對道德行為自作自受的強調,確保了佛教為善去惡道德說教的威懾性及其人生理想的恒久魅力,提供了佛教與中國傳統固有的儒、道人生哲學相融互補的契機。
儒佛道分別在經國、修身和治心方面發揮不同的作用。古人說:“以佛治心,以道治身,以儒治世?!碑斎?,這種區分只是相對的,更多的是三者在歷史的演變中往往形成了你中有我、我中有你的復雜性。
目前,中國文化的生命力與現代價值有待進一步挖掘、改造和創新;以儒佛道為三大主干的中國傳統文化自身也需要不斷更新發展。歷史上,只有吸收了不同的文化,才能使中國傳統文化充滿活力。今天,我們仍需要借鑒吸收人類優秀文明成果,從而讓中華文明同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豐富多彩的文明一道,為人類提供正確的精神指引和強大的精神動力。
上一篇: 百家爭鳴之局面形成的歷史淵源
下一篇: 佛家的語言和禮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