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司首頁 > 新聞動態 > 傳統文化
中國人常說,“佛法無邊“,”佛“這個字是從印度梵文翻譯過來的,它的意義是‘智慧’,‘覺悟’。而佛家在稱呼上也有一些特殊的名詞,有特定的規矩。比如一寺的主持叫“方丈”,也叫“住持”。住持是“住于世而保持法統傳承”的意思。而“方丈”的原意,即一丈見方之室,又作方丈室、丈室。禪寺中住持的居室或客殿,也叫函丈、正堂、堂頭。印度的僧房多以方一丈為制,進而用來指住持的居室,后來又轉為對住持的尊稱。
在住持下面,一般寺院則設有四大班首、八大執事。四大班首是指導禪堂或念佛堂修行的,八大執事是專管全寺各項事務的。四大班首分別叫做首座、西堂、后堂、堂主;八大執事則是監院(庫房負責人)、知客(客堂負責人)、僧值(又教糾察)、維那(禪堂負責人)、典座(廚房、齋堂負責人)、寮元(云水堂負責人)、衣缽(方丈室負責人)、書記。其中,維那師負責寺中的法務,在做法事時,是領眾的帶頭人,寺院中如有犯清規戒律的,也由維那執行處分之事,因此維那有維持紀綱的意思。
還有一些稱謂,往往是對某一僧人或居土的道德、學問表示尊敬,也是出于禮節性的自謙。
1、“法師”是常修梵行,通曉佛法,而且能引導、教化眾生修行的人。澄觀《華嚴經大疏鈔》卷三十八列舉了法師必須具備善知法義、能廣宣說、處眾無畏、無斷辯才、巧方便說、法隨法行、威儀具足、勇猛精進、身心無卷、成就忍力十種德性?,F在法師已經成為漢地出家人的通稱,遇見出家人,稱其為某某法師,是完全可以的,它成為世俗人稱呼出家人最常用的敬詞。
2、“三藏法師”由稱為三藏比丘、三藏圣師,或略稱三藏,是對精通佛教圣典中之經、律、論三藏者的尊稱。在中國,對從事佛經漢譯的僧侶常尊稱為譯經三藏或三藏法師,如鳩摩羅什、真諦、玄奘等人即有此稱。小說《西游記》中,稱玄奘為“唐三藏”、“唐僧”,三藏好像稱謂玄奘的專有名詞,這雖然沒有什么大錯,但“三藏”的名稱其他人也可以用,并非專有名詞。
3、“禪師”是一心坐禪,通曉禪定的比丘。在中國由于禪宗非常盛行,禪師的稱呼并不限于禪宗一派,凡習禪的僧人都可稱為禪師。后來,朝廷也曾用“禪師”號賜予有名望的僧人,以唐代神秀獲得“大通禪師”為最早,其后,禪宗六祖惠能于示寂余百年后,也獲得“大鑒禪師”稱號。至于生前及受賜號的僧人,以宋代宗杲受賜“大慧禪師”最為著名。
4、“律師”又稱為持律師、律者,指專門研究、解釋、讀誦戒律的僧人。如北魏慧光、唐代道宣、懷素等皆稱為律師,以嫻熟《四分律》見稱。后來則指通達佛教戒律的僧人。至于現代法律界稱打官司時的辯護士為律師,則屬于借用這個詞,與佛家沒有絲毫關系。不過就通達和記誦法律這一點來說,又有相通之處。
5、“長老”又稱為上座、上首、首座、老宿、長宿等等,指年齡長、發臘高(出家時間長)而智德俱優的大比丘?!都愰T足論》卷四列舉了三種上座:(1)生年上座,指年齡較長的僧人;(2)法性上座,指受具足戒,通達戒法者,年雖二十或二十五也可以得受此尊;(3)世俗上座,指在家護法中有財勢的長者。長老雖然是對年長者的尊稱,但也未必是年老者,重要的還是看重其德行。佛經也稱絮聒佛教大居士、大護法為長老,也是一種尊稱。
此外,還有“大師”、“大德”等等稱呼。佛經中將初果以上乃至諸佛菩薩等圣人,堪為中省地師范,稱為大師或者大德?!侗臼陆洝肪砥哒J為大師有如來、阿羅漢和有學的圣者三種;中國佛教則不用“大德”一詞稱佛菩薩,而是對高僧的敬稱。這兩種稱呼不能用在一般僧人身上,必須是社會公認的佛家領袖人物才能稱其為?!按髱煛被颉按蟮隆?。
上一篇: 中國傳統文化的三大主干儒佛道
下一篇: 道家的基本概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