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司首頁 > 新聞動態 > 傳統文化
道家以“道”為核心理念而得名,最早見于西漢歷史學家司馬談的《論六家要旨》,當初也叫道德家。從廣義上來說,道家主要分為老莊派、黃老派、楊朱派三派。
老莊派以大道為根、以自然為伍、以天地為師、以天性為尊,以無為為本,主張清虛自守、無為自化、萬物齊同、道法自然、遠離政治、逍遙自在,體現了“離用為體”的特點,因此成為了歷代文人雅士遠離殘酷現實的精神家園;黃老派以虛無為本,以因循為用,采儒墨之善,撮名法之要,主張因俗簡禮、兼容并包、與時遷移、應物變化、依道生法,依法治國、刪繁就簡、休養生息,體現了“離體為用”的特點,成為了歷次大亂之后政府治世的急救包,同時也與中國古代盛世關系密切;楊朱派主張全生避害、為我貴己、重視個人生命的保存,反對他人對自己的侵奪,也反對自己對他人的侵奪。
道家的基本概念
道
道是先秦諸子共同理念。在道家那里,道常用“一”、“恒”等概念代替,它不僅是萬事萬物的總規律,也是萬事萬物的本源,它無處不在無處不有,既有虛靜無為的特征,又有復雜多變不容易被人認識的特點。
自然
道家的自然一般指的不是大自然,而是自然而然,即天然,所以又經常用“天”來代替。道家認為,不但萬事萬物都是自然而然生成的,就是萬物本身也按自然而然的規律變化,如果人為造作,就會破壞這種自然而然的狀態,造成嚴重的后果。
天性
道家認為物各有性,性各不同,即萬物各有其本性,每種事物本性各不相同,所以應尊重萬物天性,順其自然,這樣才合乎大道。正如黃老道家著作《淮南子》所說:“率性而為謂之道,得其天性謂之德”。
自化
在老子眼里,自化是自為,自作,自成,自富,自樸,自賓等的總稱,后來,魏晉學者郭象提出了獨化論,認為自化就是自為而相因的關系,即萬物都在按自己的天性自為,同時它們之間存在相互作用,這樣就會形成自然的理想的秩序。所以最高的統治一定是無為的。當代有些人也注意到自化與現代自組織化的概念有相似之處。
無為
無為作為道家最鮮明的特征,歷來眾所紛紜,歧義百出??偲饋砜?,有消極無為;隨波逐流;不干預,冷眼旁觀;順其自然;寬刑簡政,休養生息等幾種觀點。
因循
這是道家用世的基本方法,又常寫作“因”和“因也”。它的基本含義是順應萬物天性,“不為物為,不為物后,與時遷移,因物變化”(司馬談論《論六家要旨》),利用萬物和萬民的天性達到治國的目的,而不是今天所說的因循守舊。
總之,道家從維護個人利益的角度出發,在經濟理論、社會實踐方面創立了“人本”的思想觀點,主張通過維護每個人的個人利益來達到社會的和諧繁榮。欲了解更多關于傳統文化等方面的知識,歡迎登陸中國傳統文化網。
來源:傳統文化網
上一篇: 佛家的語言和禮儀
下一篇: 荀子在儒學體系中的地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