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司首頁 > 新聞動態 > 傳統文化
荀子是戰國時代的儒學宗師,也是當時最有學術成就和社會影響的思想家之一?!懊宪髁袀鳌彪m然對荀子事跡的記載相當簡略,但對荀子卻充滿了敬意。然而,在儒學“道統”觀念確立之后,荀子長期被排除在“孔孟之道”的儒學主流體系之外,甚至還要承受若干曲解、誤解和批評。因此,如何為荀子確立其在儒學體系中的地位,至今仍是一個有學術意義的話題。
荀子對孔子相當尊重,而對孟子及其學派卻有尖銳的批評。在某種意義上,他有把自己作為孔子正宗傳人的意愿。以當時的社會影響而言,“孔孟之道”與“孔荀之道”并存的可能性是存在的。以《荀子·堯問》一篇傳達的信息而言,當時有一批荀子的崇拜者,他們甚至認為荀子就是“圣人”,即便與孔子相比較也毫不遜色。
如果對這一變化的產生過程加以追尋,可以發現在“道統論”形成之前,荀子曾經擁有較高的地位。但是,對荀子的批評聲音在漢代也已經出現。唐宋以來,批評之聲更是不絕于耳。那么,為什么歷史上對荀子和荀學的批評能夠持續這么長時間,而且觀點那么尖銳呢?原因有三:首先,荀子對包括子思、孟子在內的儒學陣營的公開批判使得后世儒家無法擱置“孟荀對立”;其次,荀子的一些論斷或者提法確實與孔孟之道有所不同,如他的歷史進化觀、性惡論、尊君隆禮論等,對孔子學說有沿革損益,體現了時代的要求;再次,也有后人對荀子的種種誤解。比如,有人指責荀子對“尊君”思想的強調違背了儒家的君臣之道,就有誤解的成分在其中。
而總的說來,荀子在儒學體系中的地位,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加以理解:
1、荀學具有學術批判精神,具備兼容并包的意識,體現了戰國百家爭鳴走向學術交融的歷史趨勢。無論從哪個角度考察,《荀子非十二子》的學術史、思想史價值應該給予發掘。
2.、荀子對儒學經典的傳授居功甚偉。漢代儒學,不僅“禮學”出自荀學,“詩經學”乃至于“春秋學”都與荀學有關。清儒汪中著《荀卿子通論》認為“荀卿之學,出于孔氏,而尤有功于諸經”,并對荀子的“傳經”作了詳細考證,為經學史研究的學者所基本同意。當代大儒徐復觀也曾高度評價荀子在經學史上的地位。
3、荀子密切關注現實世界的變化,充滿事功精神。荀子講學于齊、仕宦于楚、議兵于趙、議政于燕、論風俗于秦,對當時社會的影響不在孔孟之下??鬃硬蝗肭?,荀子卻對秦政、秦俗多予褒獎,而同時批評其“無儒”。這說明他在堅持儒學的基本信念的前提之下,還在努力爭取擴大儒家的政治空間。俯仰于政治與學術之間,荀子所體現的務實精神應該是漢代儒宗董仲舒的取法對象。他們都為儒學適應時代環境、進而尋求新的發展作出了貢獻。欲了解更多關于傳統文化等方面的知識,歡迎登陸中國傳統文化網。
來源:中國傳統文化
上一篇: 道家的基本概念